争渡文学社
我常常从教室的窗户远眺米兰(中国)典雅的景色,回头却看见的是黑板上密密麻麻的英文板书,总觉得有些格格不入;也时不时的想提笔写几句生活的感触与领悟,可一个个被我描绘出来的汉字有时竟显得有些生涩与陌生;而每当与别人交谈时还不得不用几个英文专有词汇来表达想法,作为论据。
每次这样,我总会无奈的摇摇头,提醒自己几句不要忘本不能丢了根之类的话。可冷静下来后,才理解到我们在接受另一种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很难明确的把它和我们自身的文化与想法划清界限——这实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我并不愿意承认之所以我们的思想与行为正慢慢向西方人靠拢,是因为我们本身的文化轻易就被其他文化所侵蚀同化了。我始终坚信着中华文化是世界上生命力最强历史最悠久最不易被同化的文化。只是我们主动的接受了其他文化,而潜意识中又把自己的文化放在了一旁;只是我们已经选择了这条不同的道路,不能后悔也不能退后。
这就是争渡诞生的原因——是为了让我们不要往了自己身上流淌着的炎黄血脉,让我们保留住还没有完全消逝的,那古朴,悠久,深沉的东方文化。
这就是我们补习耗费大把的学习时间也要把自己的思想,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字的理解书写下来,甚至翻译成英文制作成杂志而送到大家眼前的原因。
所以你时常会看到一直被误认为没受过多少中华文化熏陶的美国班同学也会奋笔疾书写下几笔中文书写感情,会看到整天看似学业轻松业余生活丰富的美国班同学会几个聚在一起做决策一起商量问题,所以你会看到美国班的同学不仅只会说几句洋话写几句英文,他们写下的文章往往妙笔生花,他们能流利的面对大家介绍自己的杂志自己的作品,侃侃而谈不失风范。
望着刚印刷好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杂志,面对未卜的未来,面对我们即将踏入的另一个全新的国度,我越发的感受到留住自己的根,不忘自己的本是多么重要。争渡是一把火炬,如今点亮的了我们每一个美国班学子的文化热情,而也终将传承到一代又一代美国班学子的心中,希望它永不泯灭,永远燃烧,那释放的光芒,也将警示我们把根留住,自强不息。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