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菁园孕育新生命
---成长中的《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课程
张敏军
《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课程是以开发学生领导力潜能为宗旨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力是由三个层次(情感层次、能力层次、综合运用层次)和五种成分(自我意识、移情和交往、自我管理、资源管理和综合实践)构成的综合能力。中学生领导力开发所强调的:一是自我领导。体现在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意识和水平、自治自律,达成服从规则、捍卫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境地;二是指人们在各类型、各层面的团队活动中所应有的组织、协调的意识和能力,即所谓的现代人同时是“知识人”和“管理人”。中学生领导力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仅体现在适应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上,也体现在公民素质发展的需要上。
我校于2010年6月加入中国教育学会《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课题实验学校行列,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在广大学生干部中开展这一课程的学习,并根据学校“自主管理”这一办学特色和要求,创造性地不断拓展它的内涵,丰富课程内容,把本课程作为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平台,并把本课程的建设列入学校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学年初,学校成立课程领导小组,由校党委副书记周源任组长,政教主任陈培东任副组长。成立了《领导力开发》教研组,政教处副主任张敏军任组长、校团委马维林、温浩、徐建等老师,政教处干事徐海龙、校心理指导老师吴琼霞为指导老师,负责上课和项目指导。我们给每位班主任老师下发了《领导力开发》教材,目标是以课程班为引领,逐渐在全体菁园学子中普及和推广,参与项目实践,接受领导力开发,丰富全体学生自我领导、领导他人的意识和能力,使“具有良好的领导才能”成为每一位菁园毕业生的特质。
2010年8月5日,学校接待了参加江苏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全省四星级高中校长的来校访问,在会上,过建春校长把“领导力开发”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之一向与会领导作了介绍和交流,引起了很大反响。
2010年12月30日,在华东师大举行的全国课题组实验学校指导教师研讨会上,我校就“学生参与公共政策可行性研讨”,结合我校项目《江阴米兰(中国)文化一日游项目》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
2011年3月,陈晓杰、张瑜等10位同学参与全国总课题组“对教材提建议”活动,他们接到任务后,认真阅读教材,分别交流心得,慎重写下自己的修改建议,其中陈晓杰同学还收到了课题组常学勤老师的回复邮件和评价:“……在学业紧张的情况下,你仍能如此认真地提出非常有价值的建议,让课题组很感动。我们会认真修改,努力做到更好。谢谢你的支持!……”另外,《关注我们身边的他们》项目组秦文、王晓涵、吴娟的活动感受还被选编进了《领导力开发上册(增订本)》教材之中。
2011年3月12日,课程班学员与来访的德国圣布拉辛中学学生共赴江阴敔山湾进行实践考察活动,为他们在策划的“关于敔山湾新城规划布局的合理性”这一项目进行前期考察和论证。通过本次活动,他们拍了大量照片、实地取证,和德国学生进行商讨,汇总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2011年4月3日,课程班邀请了来校进行亚洲实习的三位哈佛大学生到班互动交流。三位大学生介绍了自己参加社区活动和志愿活动的体会,他们所总结的关于领导力自我培养方面的经验:推销你自己(sell your ideas);坚持自己认定要做的(stick to what you want to do);小事情成就大梦想(small things make a difference)等使学员们深受启发,更加坚定他们参加课程班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2010年7月,学校组队参加了在北京101中学举行的第一届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和创新力大赛,由方东杰、陈胜寒、谭添尹三学生组队,参赛项目为“菁彩社”,学校被评为“优秀学校奖”。
2011年7月30日至8月5日,第二届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于在清华大学附中举行。我校谭添尹、蒋夏逸、陈晓杰、吴晨、张瑜5人组队,以《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规定项目之一——学生干部培养参赛。该项目以“未来星”为主题,全面展示了课程班同学围绕该主题开展的形式各异、内容丰富、实效明显的活动。该项目因其丰富的内涵、显著的成效和强大的影响力给大赛组委会留下了深刻印象。大赛秘书长,山西师范大学常学勤教授勉励同学们坚持该项目的实施,并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让更多的周围的小干部们受启发、有收获,并通过项目的实施,扩大“领导力开发”这一课程的影响力。本项目的意义在于用大手牵动小手,挖潜小同学们的领导潜质,让他们更加懂得团结合作、坚持不懈、沟通倾听等基本领导技能,通过讲座、活动、对话等方式将领导力概念传递给周边初中、小学的小干部们。同时,也使同学们自己成为南菁高中和辖区内初中、小学衔接的使者。在本届比赛中,学校荣获“2011年度中学生领导力培养学校组织奖”。
更值得可喜的是,我校谭添尹和陈晓杰两同学以其全面的个人素养和良好的领导潜能,在本次比赛中脱颖而出,名列全国中学生领袖30强。担任最后一轮比赛评委的是来自北大、浙大、中山大学、山西财大等高校和来自北大、复旦、牛津、耶鲁等著名高校的优秀学生干部。选手们通过自我介绍、当场小组活动、观点争辩和展示等环节,由评委根据各选手的临场应变、全面知识技能储备、协调合作等领导技能当场作出评判。最后,谭添尹同学名列全国第四,被评为“2011年度中学生领袖”,获哈佛大学中学生(国际)领导力课程奖学金1万元,陈晓杰获“2011年度中学生领袖提名奖”。
赛后,《扬子晚报》、《江阴日报》、无锡教育电视台、江阴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我校这一德育特色及谭添尹同学等进行了专访和报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11年12月,在郑州举行的全国课题组第四次研讨会上,我校“小干部培养”作为全国优秀项目作了大会交流。
2012年4月20—22日,在成都举行的全国课题组第五次研讨会上,以“未来星—少年领袖营”为主题,受总课题组委托,就项目实施具体细节等内容对全体新加入学校进行了培训。
更值得可喜的是,为向全社会展示当代高中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身体力行的务实品质和精神风貌,全国中学生领导力研究课题组在全国课题实验学校中遴选学生所做的优秀项目,结集出版,我校《“未来星”---小干部培养》也获此殊荣,名列其中。
两年的课程实施,两年的比赛经历,两年的点点滴滴,所有参与该课程的老师、学生感慨万千,我们共同在经历中收获、成长、成熟,共同见证了《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课程在菁园生根、开花、枝繁叶茂。我们的宗旨不变,让领导力的影响受益于每位南菁学子,让“自我领导,领导他人”的理念融入每位南菁学生的为人处事之中,并成为南菁学生的特质。
附一:《扬子晚报》以整版篇幅报道南菁学生谭添尹
9月21日,扬子晚报B9版以近乎整版的篇幅报道南菁高三学生谭添尹的突出事迹,人民网、新浪网等数十家网站予以转载,引起强烈反响。下面是《扬子晚报》报道的全文:
中学生领袖说“为官之道”
南菁高中学生谭添尹评为“2011年中学生领袖”赢得万元奖金
在8月份刚结束的“第二届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中,来自江阴市南菁高中的谭添尹同学从全国各重点中学的700多优秀学生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11年度中学生领袖”,并获中学生(哈佛)国际领导力课程奖学金1万元。记者电话连线到了这位新鲜出炉的“中学生领袖”,发现她可是从小“当官”当到大:小学担任大队委员,初、高中任班长、团支书、学生会主席。然而,即便公务繁忙,但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稳居班级前3名。
领袖PK赛精彩分析“伪娘现象”
“在这次比赛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三环节的‘自荐’部分,为了从50名同学中‘突围’成功,不仅要应付大家抛出的种种‘犀利题’,还要设计新意十足的自我介绍。” 在前两个环节的学校项目展示与小组活动中表现出色的谭添尹,将终极目标锁定在了第三环节的个人赛。由于赛制规定,每50人的小组中只有3人可代表本组参加最终的“领袖PK”,所以想取得比赛权首先要过“队友关”。
“我们队伍中有20多名学生都想参加最后的‘领袖PK’,大家要争夺3个参赛权的激烈程度,有点类似于名校提前招生的筛选。”谭添尹告诉记者,在2分钟的个人演讲中,队友之间会提出各种犀利的问题相互“刁难”。比如“如何看待娱乐节目《非诚勿扰》?”“对现在的利比亚国内局势有何看法?”等等,而她接到的题目则是“如何看待现代社会的‘伪娘’现象”。谭添尹从孩子的家庭培养、学校的男女教师配置比例、社会上的舆论导向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由于在第一轮PK中出现了同票情况,她和领先的几名选手还需进行二轮PK。“虽然参赛权已经近在眼前,但我觉得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出奇制胜,所以在第二轮的自我介绍中我用到了高考作文题。”谭添尹说,她将江苏高考的三个作文题:“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绿色生活”、“拒绝平庸”贯穿入自我介绍中,这一独具匠心的设计获得了评委的“通行证”。最终经过三个环节的综合评估,她赢得了“2011年度中学生领袖”称号。
从小学到高中都当“头头”
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中学生领袖”称号,与谭添尹从小到大“当官”的锻炼密不可分。从小学就担任大队委员的她,对组织、领导校内各项活动已经“入门”,到了中学以后再担任班长、团支书、学生会主席,就是能力一步步提高“升级”,现在进入高三阶段的她,在校内已将“学生领导者”做得游刃有余。
回顾一路走来的“当官”历程,谭添尹也并非一帆风顺,她笑称自己也有“HOLD不住”的时候。“当时我是高一升高二,刚接手学生会主席团的就进行了一次部门整合。但由于中间环间的一些小缺失,与其他成员出现了意见分歧。”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谭添尹也不例外,在刚接手学生会主席团时,她就发现团内有些部门的职责有“交叉”的情况,为了让各部门的任务更鲜明,她进行了一次重新“洗牌”。当时,一个分部门的领导觉得,作为“新官”的谭添尹并不了解各部门的具体情况,这样的调整不合理,在主席团的会议中两人的唇枪舌剑演变成了语言冲突,让刚整合完的团队气氛降到了冰点。谭添尹在冷静之后,又重新梳理了过去一年团内资料,并找到这位分管部长谈心,既表明了自己的处事依据又吸取了对方的建议,最终整合后的主席团得以顺利运转起来。
晚睡前爱看网上学者博客
虽然在班级、学校要参加各种活动的策划组织,但“职务繁多”的她对自己的学业要求却从未放松过,稳居班级前三名是她给自己设下的底线。如何能在众多活动之余兼顾好学业,她的方法就是三个字“挤时间”。“我从小到大没在校外参加过补习班,而且作为‘走读生’的我也不参加学校的晚自习,所以课堂以外的更多时间是自主学习。”谭添尹告诉记者,一般来说老师发下的课上讲义,她会在课前一天就独立完成,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就去找资料摸索,实在困难的题目再等到课上老师讲解,所以她基本是提前一天就“吃透”了课堂内容。每天在学校里她就能完成所有作业,回家后的时间则是安排“自学”。
“晚上9点半前是我给自己的课外提高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主要是复习、预习课本上的知识,做一些课外补充练习。等到9点半以后直到入睡前,就都是我的阅读时间了。”谭添尹说,她每天睡觉时间基本定在十点半之前,在睡前她会看看时事热点,翻一翻老妈为她整理打印的网上学者博客等等。
附个人小档案:
◎年龄:18
◎爱好:阅读 钢琴
◎曾获奖项
2010年江阴市优秀学生干部
2010-2011学年度“菁园学子年度人物”
2011年无锡市优秀学生干部
2011年第二届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获“2011年度中学生领袖”称号,获哈佛国际领导力课程奖学金1万元
每学期均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三好学生”
附二:18岁女孩被评全国“2011年度中学生领袖” 马维林 刘佳佳
在8月份刚完毕的“第二届全国中学生指导力大赛”中,来自南菁高中高三(6)班的谭添尹同窗从全国各重点中学的700多名优秀学生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11年度中学生首领”,并获中学生(哈佛)国际指导力课程奖学金1万元。
此次竞赛是中国教育学会的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之一,着重培育中学生的组织管理等才干,曾经在全国26个城市的100多所学校展开施行。
身处“首领”光环下,18岁的谭添尹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昨天上午9:00,记者在南菁高中见到了这个有准绳又有胆识的女孩。
以串联高考作文题自我引见的她,竞赛中力拔头筹
此次竞赛从7月30日至8月5日在清华大学附中举行。共分3个环节,谭添尹从中脱颖而出,与29位学生一同角逐“年度中学生首领”。选手们经过自我引见、当场小组活动、观念争辩展现等环节,由评委当场作出评判。
回想起1个月前的竞赛现场,谭添尹浮光掠影,“我在最后一轮中用了3个江苏高考作文题:‘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绿色生活’、‘回绝平凡’串联起来引见本人,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入印象。”
爱装得成熟稳健,爱疯得天昏地暗。这是她对本人的评价。“我不想只做一个埋头于题海的学生,我喜欢把本人的共同见讲解出来,我喜欢在舞台上展示本人的风采,喜欢与他人讨论问题,然后生长。”
自称靠“天赋”的她,不断任“学生指导”
小学到高中,谭添尹不断担任学校各项职务,对组织校内活动轻车熟路。
记者问:如何均衡“学生指导”和学习的关系?小妮子狡黠一笑:“天赋!”从小,母亲对她的教育就比较特殊。小学到高中,谭添尹从没参与过任何辅导班,相反,鼓舞她全面发展,寒暑假学乒乓球、羽毛球、游泳、钢琴、跆拳道、瑜伽……“这些我都‘略懂’一点。”
固然“职务繁多”,但她成果不断名列班级前三名。“从上南菁初中起,我就学会了自主学习,课堂45分钟保证听课效率,每天下午5:30前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谭添尹说。
“走读生”的她回家后就忙着做课外练习,晚上9:30以后看看时势热点,翻看老妈为她打印的名人博客,有空还写写QQ空间,和教师网上交流学习感受。
明年6月,谭添尹给本人定下了目的,考上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系。
吴仪是她“心目中的首领”,从小就幻想“以后能做和吴仪一样的女强者”
“我向来不喜欢首领这个词语,由于我不爱居高临下地指挥他人,我喜欢对等地交流。”谭添尹坦言,“取得‘中学生首领’并不意味着就高人一等,相反我觉得首领所具备的应该是一种气度,更要求我在今后的为人处事中放平心态,云淡风轻。”
吴仪是她心目中的“首领”。“我从小就崇拜她,小时候就对着妈妈说,妈妈,以后我要做和吴仪一样的女强者!”